网站首页 读后感 正文
第1篇:《在酒楼上》读后感
从鲁迅先生的笔下,不难看出,既有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同时又批评了他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
吕纬甫的人生就像是蜜蜂和苍蝇一样,被惊吓的一下子立即飞去,但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到了原点,这样的悲剧人生,不仅让我读出了他的可悲,更是读出了他的可怜。他的悲剧,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曾经的他意气风发,拥有青春的活力与革命的热情,和他的同学们到城隍庙去拔神像的胡子,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曾经他也满怀信心地和封建礼教做斗争;曾经他也慷慨激昂地讨论着国家大事;曾经他也对“保守派”的停滞不前而大为耻笑。但他所做的一切并未使社会有所改变,让人们的思想解放。在异常顽固、异常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吕纬甫终没能经受住失败的考验,终究他是灰心丧气了,他不再与封建势力继续抗争,而变得十分颓唐、十分消沉,破罐子破摔,再也不去努力改变什么。他的人生从此变得落魄,就像是蜜蜂和苍蝇的飞行一样,又回到了原点,着实是讽刺啊!“哀莫大于心死”,而吕纬甫却已是对生活“心死”之人,背弃了自己追求的高尚人生境界,变得苟且偷生了,每天浑浑噩噩地过着,如一个失去灵魂的傀儡,他甚至能为了活下去而违反自己的意愿去教孩子们学充满了封建毒素的《女儿经》之类的东西。“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这句话无疑突显了吕纬甫的无奈与可悲。酒店总机实习报告
吕纬甫虽然浑浑噩噩地度日而无力自拔,然而思想却是十分清醒的。他对自己所去的路和自己的现状认识的是相当透彻的,以至于他在精神上给他以沉重打击,他变得自责,更是觉得自己没用,他清醒的看着自己由勇敢、聪慧的年轻人变成了神色颓败的中年人,他比谁都明白却只能放任其这样,但他的人生的悲剧色彩又增加了一层。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说的很坦诚,却也很无奈、很痛心,吕纬甫就这样亲眼看着自己的命运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第2篇:鲁迅的《在酒楼上》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在酒楼上读后感一口气读完鲁迅的《在酒楼上》,坐在电脑前傻傻的发呆一个多小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动笔写下此刻的感受。
先说《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此刻的”我“回到故乡的感受是懒散和怀旧交织在一起,想找寻旧时记忆中的痕迹,结果是”我的意义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切景物都是毫无意义,如”窗外只有浸渍斑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无处消遣,又没吃饱,干脆找个酒楼喝上几盅,自然想起”一石居“,结果因为是下午,酒楼没什么客人,我自然也图个清静。谁曾想世界太小,又遇见了故人——吕维甫。相约不如偶遇,刚好自己还无处打发时间,就约他一起喝吧。于是重新上了菜,添了酒,两个人聊起来了。吕维甫告知”我“,他自己就像只苍蝇飞了一圈又回来了,其实一事无成。”我“就问他最近混的怎么样?刚好他喝了不少酒,于是话匣子就打开了。回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给三岁夭折的弟弟迁坟;另外一个是给邻居家的女孩阿顺送剪绒花。但是两件事情都没办成,弟弟的尸骨被河水浸泡腐蚀的一点不剩,只好裹上”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往棺材里一装,运到父亲的坟旁挖个土坑,埋掉。阿顺呢,因为吐血和流夜汗,加上听信了他伯伯长庚的话,担心自己的要嫁的男人太丑,也死了。于是我付了帐,买单,”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花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
故事的情节大概如此,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找寻的是对旧事、旧物的依恋。这里的旧事,可以是三岁夭折的小弟和我很相投;阿顺为我做的加白糖的荞麦粉,还有母亲记得的顺姑因没有剪绒花可戴,挨了她父亲一顿打;旧的物,可以是几株老梅花,一株山茶树,还有雪。也许是作者渐渐随着对旧事旧物的感情日日加深,越发感觉到记录的重要性了。
另外一方面,联系到作者1924年写作的历史背景,这之前中国发生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一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统治。其二是1919年由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和提倡新思想与新文化。这期间还发生了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高潮开始兴起,也许是中华大地太过喧嚣,于是作者也想找个地方清静几天,自然选择故乡。看到曾经积极投身革命的青年,如今浑浑噩噩,苟且余生,于是作者开始冷静下来,对五四运动,是否达到反帝、反封建的目的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这段时间自然彷徨和孤独。
第3篇:读鲁迅《在酒楼上》有感
读鲁迅《在酒楼上》有感
嵇景洋
《在酒楼上》的确可以说是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忧愤深广”,在这里得到了艺术的诠释。这篇小说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探讨的独特构思,还是对人物灵魂揭示的深刻,对写景状物的精当与细腻,均极富鲁迅的才情和风骨。
所谓“鲁迅气氛”中“气氛”,周作人有一种说法,叫做“气味”。在《杂拌儿之二》序里,他这样写道,写文章要追求“物外之言,言中之物”,“所谓言与物者何耶,也只是文字与思想罢了,此外似乎还该添上一种气味。气味这个字仿佛有点暧昧而且神秘,其实不然。气味是很实在的东西,譬如一个人身上有羊膻气,大蒜气,或者说是有点油滑气,也都是大家所能辨别出来的”。因此,所谓“鲁迅气氛”,主要指鲁迅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
《在酒楼上》的叙事特点是将鲁迅自己的内心体验一分为二,化成两个人物,一部分以单纯独白的主观的方式呈现,另一部分则以客观的、非“我”的形式呈现。这种独特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经验过的许多矛盾以及绝望、悲苦的心态,是鲁迅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尝试。
文中“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一句为全文的主题句,细想起来,似乎芸芸众生的命运大都不过如此。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文中的这一句话,足可见鲁迅先生文笔的功力。用这样一种象征性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直抒胸臆,暗含“愤世嫉俗”、“曲中求直”、“怒其不争”的复杂心情。
看完全文,痛恨黑暗、吃人的社会之外,更深深为鲁迅的艺术造诣所折服。
- 上一篇: 读后感优选作文500百字
- 下一篇: 读后感或观后感500字
猜你喜欢
- 2022-07-20 龙猫1500字的读后感
- 2022-07-19 黄继光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 2022-07-19 黄帝读后感500字
- 2022-07-19 鹿和狼的故事读后感500
- 2022-07-19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1500
- 2022-07-18 鲁滨逊读后感500字
- 2022-07-18 鲁迅伤逝读后感500字
- 2022-07-18 鲸的读后感500字作文
- 2022-07-18 鲁迅笔下的故乡读后感500字
- 2022-07-17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500字